頸部揮鞭症候群
作者:黃弘君脊骨神經醫學博士
急性頸部揮鞭症狀群通常是在遭逢車禍意外時,因為頸部突然受到前後強力拉址後所造成的損傷。在強大外力的撞擊之下,頭部重量拉扯的力道加速,造成頸部受到強力拉扯,如鞭子般的抽動,進而造成頸部組織損傷。
急性頸部揮鞭症候群症狀:症狀通常不會立即出現,而在受傷後1~天內出現。
◎ 患者無法像平時一樣自然轉動頭部
◎ 感覺頸部疼痛、痠麻與僵硬
◎ 僵硬的症狀有時會從前頸部開始,接著再慢慢往後方擴散。部分患者的症狀會擴散至手臂。
◎ 疼痛會從枕部(後腦勺)開始出現頭痛症狀。疼痛部位會慢慢擴散至顳部、頭頂甚至是眼睛後方。當這樣的頭痛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會惡化成為偏頭痛。有頭痛症狀的頸部揮鞭症候群患者,其腦波圖可能與腦震盪患者類似。
◎ 頸部神經檢查,神經傳導變弱。
◎ 其他症狀:肩部、手臂、胸部疼痛、噁心、耳鳴、視力變得模糊、眩暈、吞嚥障礙。
慢性頸部揮鞭症候群診斷:
◎頸部疼痛超過三個月以上,仔細詢問患者受傷時的狀態、急救措施為何,並詳細檢視患者的外傷程度,同時搭配神經學查(頸部X光攝影、軟組織超音波等),以判斷症狀嚴重程度與持續期間。有些患者的症狀相當嚴重,甚至需要長期忍受不適症狀所帶來的痛苦。
◎有些患者的身體檢查與X光攝影檢查結果並無特殊的異常之處,但是過了6個月之後,卻出現頭痛、頸部僵硬等相關症狀。
頸部揮鞭症候群成因:引發頸部揮鞭症候群的最常見成因為車禍事事故;遭到後方來車追撞時,容易引發頸部揮鞭症候群,從前方或側面衝撞的力道,也可能使傷患受到相同的傷害。
其他原因包括以下幾種:機車車禍事故、溜冰或滑雪時跌倒、從高處摔落、跳入淺灘水域、極速運動,包括特技單車、特技滑板、高空彈跳、跳傘、滑翔翼、攀岩等、橄欖球等容易發生肢體接觸、強力撞擊等運動。
頸部揮鞭症候群原理:由於快速的加速再減速動作,造成急性頸部拉扯,如抽鞭甩動,而使得患者頸椎上部屈曲,而下部則是過度伸展。整個頸椎因此呈現S狀,進而形成各種傷害。
發生率:隨著道路交通事故、從事戶外運動的機會增加,頸部揮鞭症候群的患者人數也明顯增加許多。根據最近的荷蘭學者研究結果顯示,25~29歲與44~49歲為罹患頸部揮鞭症候群的兩大高危險群,且以男性居多。
頸部揮鞭症候群的X光攝影檢查:
★頸椎骨折
☆椎間盤突出
☆脊椎過度受外力拉扯伸展後,形成於脊柱前緣的細微骨折。
☆椎間盤或連接脊椎的小關節出現細微骨折
☆重度患者的脊椎會出現粉碎性骨折,其他尚包括神經根擠壓、頸動脈受阻等。
☆軟部組織損傷,則無法以X光攝影檢查確認,需做超音波檢查。一般而言,較少使用MRI檢查或CT掃描進行頸部揮鞭症候群的確診,
頸部揮鞭症候群治療:在受傷後的24小時之內,即使患者沒有頸部骨折或脫臼之虞,但醫師仍會處方止痛劑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並囑咐患者好好休息。冰敷具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如果經放射線檢查發現,椎間盤纖維環可能已嚴重斷裂或髓核突出等椎間盤受損的狀況,則需要施行椎間盤減壓手術,以改善神經的疼痛。
簡單運動物理治療:如熱敷、冷敷及頸部運動等可幫助頸部揮鞭症候群所造成的頸部機能障礙回復正常。若是患者的頸部相當疼痛,可使用柔軟的固定用輔具,讓患者感覺舒服一些,但這樣的處置方式只適合短時間使用。但專家認為,只靠休息或是長時間使用固定輔具,讓患者的恢復速度變慢。因此,在急性發作期過後,患者最重要的是緩慢地活動頸部,從事緩和但能強化肌力的運動,盡快恢復原本的活動狀態及功能。並請專業的脊骨神經醫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做脊椎矯正可使頸部機能障礙回復正常。
預防對策:汽車交通事故所引發的頸部揮鞭症候群是能夠避免的,現今有許多汽車製造業者推出裝載許多安全設備的車款。☆座椅頭靠★安全帶★安全氣囊☆兒童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