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語系:簡體
最新消息
本會宗旨
關於酸痛關懷協會
協會成員
柬埔寨義診
歷屆會員大會
健康諮詢團隊活動
WHO世界脊椎日
公益活動
健康諮詢團隊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肩膀有喀喀聲
活動記錄
會員招募
運動用品/書藉
網頁相簿
訪客留言板
回到首頁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踝關節扭傷後須知

  作者:黃弘君 博士

 
足踝關節的穩定,主要是靠著「ㄇ」字型的骨骼結構、小腿肌肉及內外側的關節韌帶共同維持。在正常站立或行走時,關節相當穩定,但當腳掌向下屈曲時,穩定度就祇靠兩側的韌帶來維持。所以,大多數的扭傷都生在腳掌下屈、內翻、內轉的狀態下,90%以上都是踝關節的外側韌帶拉傷。足踝扭傷時踝關節韌帶都有部分或完全的撕裂傷,並且破壞位於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與皮膚中的本體感受器。
   
 
 

 原因

1.在登山行走、跑步及跳躍運動中身體失去平衡及重心,或踩到別人的腳或腳被絆倒。
2.腳踝扭傷通常和穿著的鞋子有關,太小的鞋子容易造成水泡,鞋底太高或太大、不合腳的鞋,則容易造成扭傷。
3.重複性扭傷,其中以運動員及登山者更為嚴重。
   
 
 

 症狀

一般扭傷時,踝關節可能會有腫脹、瘀青、疼痛、肌力下降及本體感覺功能失調。嚴重時可能有足部骨頭骨裂或骨折的現象。
韌帶受傷之處在臨床上可分成4級:
 
第一級(grade 1)
輕微疼痛、腫脹,關節仍穩定。(韌帶 20-50%斷裂)
第二級(grade 2)
中等程度疼痛、腫脹,關節活動略受影響,走路已有
困難,踝關節有較微不穩定。(韌帶50-75%斷裂)
第三級(grade 3)
嚴重疼痛及腫脹,關節不穩定,無法走路,關節活動
度大受限制。(韌帶75-90%斷裂)
第四級(grade 4)
中等程度疼痛、腫脹,踝關節不穩定。(韌帶90-100%斷裂)
   
 
 

 急性扭傷處理方式

1.保     護:確認四周環境的安性,並對損傷情況做初步判斷與處置(確認是否有脫臼或骨折),避免意外的第二次傷害,若是方便移動,可以移到陰涼處。
2.適當休息:減少活動並停止運動。
3.冰  敷:用碎冰袋或冰敷袋敷蓋在受傷部位5~10分鐘,一天可多冰敷幾次。
4.壓  迫:踝關節腫大時可用彈性繃帶包住受傷部位,不可太鬆或太緊。太鬆無效繃帶易脫落,太緊腳趾會腫麻,妨害血液循環。輕微腫大時可穿戴踝關節護套來做保護。

5.抬  高:不需要活動關節時,就把受傷的踝關節稍微抬高或足踝墊枕頭架高,讓血液回到心臟,減少患部的血液,達到止血消腫的功效。
 
   
 
 

 復健運動方式(每日)

 
 

圖一

圖二

使用拉筋板或厚書本做下肢拉筋運動,15分鐘做適當的小腿拉筋。
在階梯邊緣或平地上,身體保持直立,做墊腳尖動作30次,速度要放慢,加強小腿力量。
   

圖三

圖四

腳外側靠在牆壁邊,往牆壁方向用力推,持續10秒後放鬆,雙腳各做30下。加強外側踝關節韌力。
腳內側靠在牆壁邊,往牆壁方向用力推,持續10秒後放鬆,雙腳各做30下。加強內側踝關節韌力。
 
   
 
 

 下肢檢測/矯正/復健

 
1.由運動傷害專科人員依情況做適當的脊椎、下肢矯正(chiropractic treatment)及包紮固定。
2.利用美國足底壓力分析儀做檢測,精密檢測下肢生物力學(靜態站立及動態)是否在正常範圍內,並使用矯正鞋/墊來控制不穩定踝關節,減輕疼痛,減少重覆性扭傷。
3.正確使用踝關節護具做固定,減輕疼痛及降低發炎。
4.超音波可以軟化纖維或疤痕組織,減輕受傷部位的疼痛與發炎。
5.有時因踝關節嚴重扭傷腫脹,為了避免腳部載重,必要時可用柺杖。使用柺杖要注意正確姿勢,要保持身體直立。
 
   
 
 

 注意事項

 
   在日常生活中踝關節扭傷是相當常見的,踝關節扭傷視其當時受傷的程度,症狀輕者數天即可痊癒,症狀較嚴重,出現踝關節腫脹、瘀青、疼痛跛行。踝關節腫脹的情形愈利害,腫脹消退的速度愈慢,足踝功能恢復時間會越久,約需要三、四個月才完全康復。但當踝關節扭傷後如沒有好好的做復健運動,受傷部位反反覆覆的微小創傷,會造成受傷組織慢性發炎,甚至纖維化,韌帶變得脆弱、鬆弛,以至於踝關節鬆動不穩定。所以做下肢矯正、復健或運動是必要的;確實穿著矯正鞋/墊及使用足踝護套4週更可穩定踝關節,使恢復期能有效縮短。
   
 
 
網頁設計維護:達人網有限公司    台灣酸痛關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