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語系:簡體
最新消息
本會宗旨
關於酸痛關懷協會
協會成員
柬埔寨義診
歷屆會員大會
健康諮詢團隊活動
WHO世界脊椎日
公益活動
健康諮詢團隊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肩膀有喀喀聲
活動記錄
會員招募
運動用品/書藉
網頁相簿
訪客留言板
回到首頁
 
         健康管理的新思維

 


跆拳道運動傷害與預防
   

  作者:袁適鈞教練
 
    跆拳道於1980年開始,依據奧林匹克運動會憲章規定,成為公認的國際競技項目之一,而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列入示範賽技擊項目後,已成為世界性新興的競技運動,全世界各國已均積極推廣,此運動項目更在2000年雪梨奧運會中成為正式的技擊競賽項目。
 
    我國的跆拳道運動會發展自民國56年引進後迄今約30餘年,由於軍方,學校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推廣,因此發展迅速且成果卓越,在國際體壇上佔有一席之位。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與1992年的西班牙巴賽隆納奧運會中,共奪得55銅示範賽的殊榮,使得國人對於跆拳道運動在奧運會上的表現寄予厚望,並加深了國內對於跆拳道的重視,而此次2004年的雅典奧運上,我國首度在跆拳道成為奧運正式競賽項目後,獲得21銀的輝煌成果,更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拿到也有相當亮眼的成績,更是讓國內陷入一陣歡欣鼓舞的喜悅中,再度興起一陣跆拳道的風潮。
 
但在這陣熱潮學習,運動推廣的呼聲中,不可忽略且應更加重視的是跆拳道所可能造成的潛在危險,也就是運動傷害的產生。跆拳道是將人體的關節部份化為武器,拳頭、手部及腳部作為攻擊對手的一項技擊型運動,攻擊性威力大對於本身造成運動傷害的危險性也相對提高。因此,對於跆拳道的運動傷害應有徹底的了解,清楚如何預防,如何自我保護以及如何做事後的處置,才是真正學習跆拳道運動的根本,如此方能有助於提昇自身跆拳道的能力,亦是身為一位運動員的基本認知。
 
壹、跆拳道的運動傷害
跆拳道是一種個人接觸性的運動,屬於下肢開放性的模式,運動者需要有良好的肌力、肌耐力、速度與敏捷性,柔軟度與平衡感等。根據學者對於跆拳道運動選手的運動傷害調查顯示,造成選手受傷的原因以比賽過於激烈為主,其次為選手能力問題,第三為防護具問題;受傷的選手比例達七成以上,而選手受傷當下接受的治療方式,以自行處理居多,其次為同伴或教練協助處理,之後才是大會醫務室接受治療;而在比賽結束後,選手處理傷害的方式,主要是休息一陣子後再練習,會到醫院作檢查的比例偏低,顯示運動員對於比賽後傷害的處理方式不甚理想,值得重視。
 
針對跆拳道所造成的運動傷害部位,左營選手集訓中心運動科學小組曾於81年巴塞隆納奧運會選拔時,對選手進行問卷調查得知,跆拳道項目之選手在激烈比賽後,醫師診斷認為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分別是踝部、足部、膝前部、脛部、股前部、股後部、腰椎、手指等,除此之外仍有20個部位是常受傷的部位;醫護人員更認為強烈撞擊、局部過度使用、姿勢不正確、用力不當、二次重創、熱身方式不對或不足與技術動作不熟練等,都是跆拳道易造成運動傷害的因素;在此運動傷害之下,最常出現的症狀包括:撞傷、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骨膜炎、關節炎、肌腱炎等多種情形。
 
*撞傷:包括有足背撞傷以膝蓋撞傷。足背撞傷是跆拳道比賽中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通常發生在起腳攻擊時,因對手防禦而擊中對手的手肘或膝蓋,或雙方起腳互踢而產生的直接撞擊。容易使足部紅腫熱痛,且暫時站不起來;而膝蓋周圍是第二個沒有保護而容易撞擊的部位,受直接衝擊時,會產生紅腫而局部肌肉僵硬而暫時失去功能。
 
*扭傷:跆拳道是屬於不穩定狀態下的運動狀態,跳躍時,容易扭傷踝關節。當蹠屈或內旋的角度超出正常的關節活動範圍,就容易使得前距腓韌帶及跟腓韌帶扭傷。一但扭傷將使腳踝紅腫熱痛,產生局部水腫。
 
*腔室症候群:常發生在跆拳道比賽中,因護脛移位,致使小腿前方受到重擊,而形成腔室症候群。受傷後會產生紅腫熱痛,嚴重時會因腔室漲大,阻礙神經傳導與血液流通,使足、踝、小腿變色,麻痛甚至喪失知覺。
 
在運動傷害發生時,主要的幾項緊急處理應變措施有:
1.停止運動(REST): 運動傷害發生時應立即停止運動並檢查患處。
 
2.冷敷(ICE):將冰塊直接做接觸患部按摩5分鐘或以冰水袋直接與皮膚接觸冷敷10~15分鐘後,休息一小時再次冰敷,但切記:不可冰敷過久,則會產生熱能效應之反效果。冰敷之主要作用為:消腫及止痛,使患部停止繼續惡化,產生腫大。
 
3.熱敷(HEAT):當患處沒有流血或骨折時,可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法,加速患處之新陳代謝,且產生消腫止痛,此水療方法是將患部浸於攝氏38~40度的熱水中5分鐘後,反浸於攝氏10~16度之冷水中5分鐘,反覆循環程序2次。事實上正確使用冷熱交替式水療法可加速傷處恢復機能。
 
4.止血、壓迫(COMPRESSION):當患部出血嚴重時,使用乾淨之布料於傷口處直接加壓,利用壓力點控制血流,必要時可使用止血帶或止血器止血,並時時刻刻檢查患部,以避免組織變黑壞死。
 
5.固定(SUPPORT):使用夾枚固定骨折患處,避免因移位而再度受傷。
 
6.送醫(HOSPITALIZATION):以上列之程序完成後,將患者以最快之鄰近專業醫療院所,以提供患者進一步之診斷及追蹤治療,以免造成不可挽救之運動傷害,並維持延續運動員之運動壽命。
 
貳、如何避免跆拳道運動傷害的產生
2004年雅典奧運會跆拳道項目,曾有位選手於激戰中,遭對手擊中頭部後,嚴重昏迷,必須以切管治療,而此次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我國選手蘇麗文於比賽中,因左膝嚴重韌帶撕裂傷,而導致失去奪牌機會,賽後生理與心理上之復健工作是一段漫長且艱辛的路途,運動員本身無法掌握且控制得當,將就此失去運動生涯。由此可見,運動傷害對於運動員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課題。

運動傷害之預防:
1. 身體至健康檢查:許多嚴重的運動傷害問題,並非一次產生,往往是經由多次的受傷累積,加上沒有重視維護及休養的保健觀念,而成為慢性傷害,因此,應採定期及非定期制,給身體一次完整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給予事前的預防。
 
2. 護具裝備的保護:無論練習或比賽時,皆應穿戴護具齊全。切勿因練習而忽略其重要性,而容易扭傷的踝關節部位,若於比賽前能以貼紮方式保護固定,可有效預防扭傷的發生。
 
3.  暖身運動:運動員應適度的在訓練前與訓練後熱身,因各項運動應有其訓練強度與節拍,特應注重事前訓練暖身操及事後收操之增加訓練部位新陳代謝以避免乳酸堆積,而造成慢性運動傷害。訓練前約30分鐘左右,訓練後約20分鐘左右,以維持身體的運作狀態。
 
4.柔軟度肌力訓練:跆拳道中有許多的動作必須有很好的柔軟度才能做,而良好的肌力可適度的保護關節。
 
5.  訓練場所:所須設有防護員或醫師,於此次2009高雄世運會中,另設派有:國際運動傷害脊椎矯正(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s Chiropractic)以提供高標準之運動傷害矯正及防護。其實在國際性的比賽場上,脊醫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替運動員矯正骨關節錯位以及包紮肌肉韌帶撕烈傷使身體筋骨功能快速恢復並繼續比賽。
 
6. 指導教練所安排的訓練動作必須符合人體運動力學,且應人制宜。
 
7. 比賽期後,應有適當的時間調養,使本身的身體及精神狀態回復,連續性的疲勞將容易造成忽略性的慢性運動傷害。
唯有直正做到自我保護並防範運動傷害的發生,才能有足夠的機會展現自我的實力,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做出最好的表現。 
 
 
 
 
 

網頁設計維護:達人網有限公司    台灣酸痛關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