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運動:『運』運氣、『動』活動身體的脈絡筋骨。故運動必須將身體的呼吸調節配合肢體的動作,產生協調性而達到最大的效果。『活動、活動,能活著就要動』;但若要使身體便健康增強免疫力,相信運動是基石也是不二法門。運動有利必有弊,但若做好事前的風險管控及事後的危機管理,相信必能將運動傷害減至最低。
運動傷害:凡是與運動(工作)有關所發生的一切傷害,例如: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肌腱炎、五十肩…等。
運動前的風險管理
一、心理建設:學習任何運動前需先要了解自己是否喜歡並適合此項運動,且有充份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正確心態。
二、適度休息:運動前應有充分的休息,不可熬夜、飲酒...等。
三、身體檢查:
1.目的在於篩選在運動過程中,生理狀況可能造成危險的因子,以避免休克或猝死之意外發生。
2.內容包括:骨骼肌肉、心臟血管檢查與運動心電圖的檢查。
3.最佳評估時機:於運動賽季前六週做評估。四、充分有效的熱身運動:
1.靜態:伸展、拉筋
A:柔軟度不好的人較容易產生運動傷害,因此增加柔軟度以符合自己參與運動項目的動作需求。
B:柔軟度養成非一日可成,每天應適時的做伸展降低肌肉痠痛。(從事柔軟度訓練時,每個伸展動作應緩慢、確實地執行且持續15秒鐘,切記不可採用彈振式的伸展法)。
2.動態:暖身操、輔助動作(熱身至略為出汗程度,增加全身的循環,喚醒心肺與肌肉,為後續的激烈活動做準備)。勿太早做熱身,熱身後與真正運動相隔不得超過10分鐘為參考。
五、多元化的訓練方式:標準非一蹴可及,可藉由輔助訓練且採循序漸進及多元化方式提昇學習注意力及意願。
六、適合的器材:舉凡球鞋、護具、衣褲....等,不同的運動項目,應穿戴合宜之衣褲及裝備,以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可能性。
七、運動時間選定:戶外運動應儘量避免於夜間或視線不良的環境下操作,並需注意溫溼度之變化,以掌握風險因子。
八、急救設施:再安全的運動項目和設施也會有缺失,為預防運動傷害發生時,能有立即性且適切的處置,故運動前應先行檢查場地之規格是否合乎安全性,並應備妥急救箱、氧氣瓶、冰桶....等醫療器材,以及醫務人員或聯絡電話等措施以為安全考量。
九、熱疾病預防:在熱環境下,從事長時間固定負荷的運動,氧的攝取量與流汗量都會逐漸增加,若不能適應熱環境,或沒有良好體能,可能很快就會導致脫水及體內電解質過度流失的現象,而引起熱病及熱抽筋。
1.在濕、熱的環境下從事長時間運動,應穿輕鬆、排汗佳、淺色系的衣服,且隨時注意水分的補充。
2.監控在運動後隔天的體重恢復,預防過度失水的情況產生,也是預防熱疾病的另一做法。
3.長時間運動,大量的流汗使血液量減少時,身體溫度,調節機轉功能喪失,易產生熱中暑。
十、避免單獨行動:視狀況為避免突發狀況發生時,無人給予 立即性的協助,而造成意外情事發生,故運動時最好攜伴同行參與。